当前位置:首页 > 大小单双彩票平台网址
“这个时候学校和一个发展预制菜的企业合作,难免给我们引发这样的联想,我们的孩子是否会吃上预制菜?”最近,一位来自江苏扬州的家长发言在网上流传,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
开学前两周,学校统一配餐引起的“预制菜进校园”问题,正在多地持续引发热议。
多地争议不断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的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视频吐槽,称由于当地中央厨房供餐配送不及时、服务人员不足,开学第一天就出现了数百名孩子下午3点还没吃午饭的情况,有的孩子吃了还拉肚子。
目前,赣州市蓉江新区已停止对全区幼儿园进行中央厨房配餐,而中小学的饭菜仍由中央厨房提供。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文教体科工作人员对媒体回应称,中央厨房的配餐并非预制菜。
不止赣州,近期多地学校发生类似争议。9月8日,一张过期牛柳的照片在江苏无锡的家长群里热传。照片显示,学校食堂当天使用的食材,竟然是过期快一年的牛柳。
9月9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市场监管局发布调查通报称,不存在使用过期食材行为,网传过期照片为员工图方便搜索以前存在电脑中的牛柳图片文件并上传。
9月12日,有网友发文称,当日无锡师范附属小学“阳光食堂”发布的黄小米是2020年11月9日生产。对此,无锡苏南食材公司发声明称,网传图片系宜兴市阳羡小学2020年12月1日“阳光食堂”发布照片,公司及相关学校目前均已报警。
近日,网传福建省福安市某学校学生餐菜品中出现塑料膜。9月16日,供应商城投中央厨房的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已有专人处理该事。针对有预制菜的质疑,她表示:“可以负责任地给你说,我们是没有预制菜的。”福安市教育局也对媒体表示,已接到投诉,将调查。
有家长辞职送饭
近年来,全国多地引进中央厨房集中供餐模式,由餐饮公司实现对中小学、幼儿园的餐食集中配送。而最近,对于中央厨房集中配餐的担忧正在多地蔓延,家长们纷纷担心学校的统一配餐含有预制菜,长期食用会对学生的健康不利。
有家长称,预制菜可以吃但不适合所有人,在孩子饭菜上不应该节约时间和成本。有家长认为,可以做预制菜,但是必须公开透明,让大家监督,让大家可以选择。
一位来自无锡的家长对记者表示,她已因此事辞职,现在每天给孩子送饭,“我娃班里就有两个家长送饭,那些没时间送饭的家长也在坚决抵制”。
该家长称,孩子学校是统一配送的半成品,荤菜是半成品,素菜洗好切好放塑料袋装着,隔一天送去学校。对这种方式她明确反对,“做过饭的都知道这种肯定会变质的”。
还有家长称,其实很多家长的顾虑在于看不到,学校食堂供餐最起码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监管,家长也可以去看,但是中央厨房一般很远,家长什么都看不到,或者无法实时看到,确实是不放心。
针对家长们的担忧,近期有多地教育部门回应。9月14日,浙江省湖州市教育局回复“预制菜进校园问题”,称湖州市要求学校食堂采购新鲜食材,目前没有预制菜进入校园,将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9月11日,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在节目中表示:“网上所说的这种预制菜,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没有使用,我们也不准备使用这种预制菜。”
另据媒体报道,9月14日河南省荥阳市教育局回应称,学生午餐使用新鲜菜品由中央厨房现场制作后按照配餐要求由专人、专车送至学校,没有使用预制菜。餐盒能达到食品安全级别。
目前,还有多家餐饮公司回应。9月7日,广州多满分食品有限公司发声明称,学生餐均是就餐当天上午在央厨新鲜现场制作完成的。
9月12日,山东历享央厨发文称,其提供的学生餐均是当日上午使用新鲜的蔬菜、肉类生产的,并非所谓的塑料包加热的预制菜。此外,周口乾盛央厨、湖北多谷央厨、福建赏味央厨也发文称,所提供的所有菜品均为当天制作、只用新鲜食材、现场加工。
预制菜能否进校园
有网友表示,不反对预制菜,但坚决反对预制菜进校园,预制菜进校园必须经由家长与师生们的知情、同意。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厉曙光教授介绍,这两年预制菜很火,之前网上直播间都在卖各种各样的预制菜。只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预制菜的安全性无需过度担忧,但安全未必健康,未成年人属于特殊群体,他们的食品安全更是要有别于普通成年人,应当更为审慎。
厉曙光教授表示,预制菜进入校园以后,多方面问题均会影响到其安全性,比如,从原料的选择到洗净切配,还有运输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加强监管。此外,预制菜进学校后,食品包装材料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环节。
广东碧桂园实验学校校长陈钱林表示,他反对预制菜进入校园。他认为,预制菜是一个新事物,对人的健康影响尚未得知,“绝对不能在孩子们身上做实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对于未成年学生而言,他们的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身体发育和健康,因此,在引入预制菜之前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检测是否符合学生营养要求。他说,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草率地引入校园必然会遭到学生家长的反对。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居上也表示,中小学生首先是消费者,享有同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其次,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是特殊的消费者,所以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家长应该了解和知晓学校提供的菜品情况。如果学校食堂全部采用外供的预制菜,那么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被剥夺了。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应当和家委会或者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包括供应商的选择等,来保障孩子能够吃到健康的、安全的食品。
确保预制菜进校园安全放心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为什么学校明知道家长会质疑,还要让预制菜进校园?
答案有很多,比如食堂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其中也不乏现实压力:一些城市入学人数近几年进入高峰期,今年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首个入学峰值,上半年多地发布学位预警。在非寄宿制学校,接收学生入校是硬指标,但配建食堂是可选项,有的学校原本就没有规划食堂。学校无法满足供餐需求时,只能采取外包,甚至有学生不得不去缺少资质的“小饭桌”解决中午饭。供餐公司一般由中央厨房当日制作、当日配送,但基于成本、口味稳定、出餐速度等考虑,有的外包供餐公司也开始使用预制菜。根据出生人口推算,入学人数和在校生人数还将持续保持高位。如果没有更合适的解决方案,配送预制菜的供餐公司也许还会增加。
校园食品安全牵动千家万户,没有哪种方案十全十美,食堂管不好同样问题频发。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配餐,关键要经过严格评估并争取家长认可。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应当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师生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学校在供餐单位选择等重大事项上,应听取家委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为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我国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每餐都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地区还要建立家长陪餐制度。这提醒学校,供餐全过程应充分尊重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对预制菜进校园,家长们意见比较大的,正是学校未经充分沟通和论证就直接改变供餐方式。这表面看是食品安全问题,实质是学校落实管理规定不到位、家校沟通没跟上造成的。信息不够公开、过程不够透明、决策不够民主,导致结果不理想。
从我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理念看,预制菜从来不是学生吃饭的最优选择,但学生们还要继续在校吃饭。在人口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学校如何解决供餐问题,最终还要看资源配置能否跟上现实需求。让学生们不再“吃饭难、饭难吃”,是学校的头等大事,还应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点工程。(佘颖)
来源:法治复兴号
主管单位:大小单双正规平台
主办单位:大小单双网址平台
学术支持:大小单双平台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