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今年来,常德检察机关切实做好检察环节服务营商环境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机制文件,高标准严要求开展了“五个一次”“三个优化”系列专项行动,清理并完成整改涉企“挂案”5件,对立案侦查不符合法律规定的16起案件作出撤案处理,对超标的扣押、解除“查扣冻”财产不及时的14起案件进行纠正,办理企业合规改革案件12件,批准逮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50件96人,提起公诉87件230人,交出了一份崭新的检察答卷。
2022年,临澧县检察院受理了一起非法采矿刑事案件,在办理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付某某名下一共经营了4家公司,共有员工400余人。经过办案检察官多次走访调查,了解到付某某名下的企业生产运行情况良好,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且付某某近二十年来从事扶贫、抚养、教育等公益方面的捐助上千万元,为社会作出了较大贡献。因付某某被羁押,公司经营可能出现巨大的困难。
为了挽救企业,让企业在合法经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检察院启动了企业合规办案程序,针对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发出了检察建议,并借助第三方机构力量,采取现场走访、查阅资料、组织座谈等方式,共同对该企业合规整改进行监督指导。在市县两级院的共同努力下,该公司积极学习相关法规、制定整改计划、完善管理制度,最终通过合规考察评估,企业经营进一步规范。
“感谢检察机关给我们提出的建议,让我们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今后一定会吸取教训,依法合规经营。”公司负责人付某某发自肺腑地说道。
常德检察机关稳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前期调查、中期评估、后期召开听证会、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处罚意见等方式,督促涉案企业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企业合规经营,让“脱轨”企业重回发展“主赛道”。近年来,常德检察机关通过办理企业合规案件,帮助企业稳定就业3000余人,促进新增投资1.98亿元,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感谢检察官,我们被拖欠的工资有着落了,接下来可以安心工作了!”在桃源县的一处施工工地旁,农民工李某等人拉着检察官的手,喜不自胜地说道。
这是桃源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典型案件,也是全市检察机关化解劳资纠纷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几年前,桃源县某砂石场因涉嫌违法生产而停工,该工场雇佣的农民工们共计十六万余元的工资款便没有了着落。
2022年,桃源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该砂石场涉嫌拖欠农民工工资,随后,该院组织多方召开了联席会议,理清了案件具体情况并初步明确了办案思路,正式受理该案。
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认真倾听讨薪农民工的诉求,集中提供法律咨询,待前期证据收集齐全后,李某等人先后向桃源县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为落实劳务报酬金额,桃源县检察院与县法院沟通衔接,因砂石场经营者另案中尚有部分涉案款项未处理,两院初步协调将该笔款项用于工资支付。下一步,该院将加强与县法院执行局衔接,帮助农民工薪酬尽快落实到位。
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化解劳资纠纷、优化营商环境中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不断加强工作力度,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了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8月,市检察院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邀请包括省市人大代表在内的23名企业家,对检察机关如何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建议,为我市企业健康发展排忧解难。对涉及检察工作的12条意见建议,专门组织业务部门进行核实和办理,并向企业家回复阶段性办理情况,做到了“企有所呼、检有所应”。
为进一步加强检企联系,检察机关开辟“绿色通道”畅通救助途径。建立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检察长制度,依托线上12309检察热线、线下检察服务大厅等渠道,坚持第一时间办理、第一时间反馈,严格落实“7日内程序性答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提升企业满意度。今年以来,共受理涉企信访案件58件,回复率100%。
坚持“走出去”主动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健全领导联企工作机制,每名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当地1家重点企业,以上率下加强调查研究、政策宣讲、结对帮扶及矛盾纠纷化解。开展“入企大走访”活动,组织送法进企、开展“法治体验”、解读“常德政法护企惠企30条”,详细记录企业家反馈意见,帮助企业防范生产经营风险,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经营。截止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共计走访企业59次,走访企业65家。
下一步,常德市检察机关将始终坚持强化检察履职,紧盯重点,科学谋划,加大服务力度,增强服务质效,努力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法治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来源:常德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