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单双正规平台

单双大小平台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研建学院

王卫安: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发布时间 : 2024-12-05 浏览量 : 10121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紧扣“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紧扣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立足湖南改革发展实际,对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是指引省工信厅在新征程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动员令和任务书。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进行了专章部署,为省工信厅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锤炼政治能力,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全省工信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智赋万企”行动、产融合作“白名单”制度、“五首”奖励政策等创新举措形成湖南经验,培育了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等3个万亿行业和16个千亿产业,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2个制造业单项冠军跻身“国家队”,居全国前列。今年1-10月,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

制造业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领域,作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管部门,省工信厅将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把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牢牢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以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大标志性工程为引领,按照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的思路,坚持目标牵引下的问题导向,放大坐标找定位,抬高标杆找差距,进一步针对性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将全会谋定的“规划图”变成工信领域改革发展的“施工图”,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二、聚焦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完善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省工信厅将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把建设制造强省同发展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有机结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湖南深入开展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领跑世界,“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展现“中国算力”,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省工信厅将进一步打通科技的项目化、项目的成果化、成果的产品化、产品的产业化、产业的链群化、链群的园区化、园区的生态化全过程环节,针对短板弱项、堵点卡点做出适应性改革。在突破产业链卡点方面,构建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体制机制,重塑产业链协同攻关的选题、揭榜、评估和资源配置机制,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中试平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方面,以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为抓手,强化“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完善政府采购等领域落实“五首”创新产品支持政策,更好发挥“1+20”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资源集聚作用,更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百业千行万企。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智赋万企”行动已成为湖南的一张名片,长沙、株洲、娄底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全省累计推动78万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主要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达1200万台(套)。省工信厅将常态化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探索构建“点线面”协同推进机制,“点”上培育树立大中小企业标杆,“线”上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信息流、价值流,“面”上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和园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更好发挥3个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助力企业“乘数”而上、“赋智”腾飞。在数字产业化方面,首创“两芯一生态”技术体系,形成涵盖硬件、软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生态,“六机七芯”产品国产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长沙成为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省工信厅将顺应数字经济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瞄准绿色智能计算这个重点,加快发展音视频装备、新型显示、北斗、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完善软硬件开源支持政策,打造具有湖南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扎实开展“两业融合共进”行动,累计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1家,累计认定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3家、标杆车间149个。在集群梯度培育方面,更好发挥政府链长和企业链主的协同作用,梯度培育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推动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与千亿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养、县域经济发展间的互动耦合。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探索“嵌入式”“强链式”“延伸式”融合新机制,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改革体系试点,形成新的体制机制,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复制到更多优势产业。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将“走找想促”“送解优”行动与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湘企融”平台相结合,健全与有关商业银行建立融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一体化机制,让广大中小企业快速、低成本融到资、贷到款。

三、提升发展能级,积极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等。强大而坚韧的制造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省工信厅将大力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和重点产业倍增计划,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完善产业治理体系,推进链主、链长、链生态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湖南石化产业特色鲜明,锂系聚合物产能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炼油化工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比达34%;轻工食品领域,培育了邵东打火机、安化黑茶制造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工信厅将筑牢传统产业基本盘,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陶瓷)纺织等产业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品牌提升,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度全球第一,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中小航空发动机规模和竞争力居全国第一,相继涌现了全球首台可变径斜井岩石隧道掘进机、世界最大塔式起重机、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等26项“首”字号、“最”字号重大成果。省工信厅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应用,强化关键零部件供给和上下游供需对接、主配协同,打造杀手锏技术,加大高端产品供给,持续巩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支持龙头企业依托专业优势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裂变,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远程运维、再制造等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湖南绿色智能计算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总产值达7150亿元、约占全国的7.3%,形成自主安全计算、北斗、音视频等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较快增长,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80万辆、同比增长62.1%,年产量跃居全国第4。省工信厅将完善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壮大绿色智能计算、新能源、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鹏腾”生态战略升级,打造更多新支柱新增长极。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作用加速显现,量子绝对重力仪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建成全国首个大飞机复合材料装备生产基地,飞机起降系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装备于C919大型客机。省工信厅将立足全省丰富科教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前沿技术识别和预见,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关键软硬件研发与制造,强化量子科技在先进计算、智能制造、检测计量等领域的应用,围绕3D打印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探索投入增长与长期回报相协调、相统一的机制,完善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政策体系,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湖南工作》2024年第11期

主管单位:大小单双正规平台

主办单位:大小单双网址平台

学术支持:大小单双平台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aidu
map